|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三大体系-中国汽车流通协会
专家视点

专家分析 |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打造三大体系

时间: 2020-11-04 17:45      来源:
责任编辑: 崔东树


自 2012年国务院发布实施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12-2020年)》以来,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,成为引领世界汽车产业转型的重要力量。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成绩斐然,占世界新能源汽车销量的一半。

当前,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,汽车与能源、交通、信息通信等领域加速融合,推动汽车产品形态、交通出行模式、能源消费结构和社会运行方式发生深刻变革,新能源汽车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因此国家发布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(2021-2035年)是很好的战略指引,本轮规划尤其是强化体系建设,推动中国成为世界汽车强国。

1、打造完整的生态体系


以生态主导型企业为龙头,加快车用操作系统的开发应用,建设动力电池高效循环利用体系,强化质量安全保障,推动形成互融共生、分工合作、利益共享的新型产业生态体系。

在新能源汽车推广中,充电桩等体系建设的意义很大。从能源角度看,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(V2G)能量互动,统筹新能源汽车充放电、电力调度需求,综合运用峰谷电价、新能源汽车充电优惠等政策,实现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能量高效互动,降低新能源汽车用电成本,提高电网调峰调频、安全应急等响应能力。这样使二次能源成为汽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支撑,推动新能源车消费成本降低,新能源车成为能源网络调节的重要组成,不仅是用电,充分利用电网的峰谷差异,也是推动电网平稳运行的新生态体系的支撑。

从使用环节的生态体系看,我们积极推广智能有序慢充为主、应急快充为辅的居民区充电服务模式,这样能够与电网有效的结合,实现电动车融入居民生活。同时未来15年加快形成适度超前、快充为主、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。这样确保汽车社会的全面覆盖,出行的便捷和效率得到更好保障,打造一张核心的充电网络,实现无缝的生态体系。

2、打造完整的供应链体系


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,目标是打造完整的供应链体系,明确坚持整车和零部件并重,既要强化整车的集成技术创新,同时也是提升动力电池、新一代车用电机等关键部件的产业基础能力,协同整车与上游产业链协同发展。

在过去数十年间,因起步较晚,中国汽车市场一直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境地。为摆脱对核心技术的进口依赖,近年来多项相关政策齐下,以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创新发展。没有自主品牌的零部件,就没有自主品牌的汽车。当前的合资品牌与自主品牌汽车的激烈竞争,实质上是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的竞争,也就是汽车产业链、价值链的竞争。新能源车产业链的竞争应该是自主崛起的重要持续支撑。

此次规划充分考虑了逆全球化倾向、国际科技竞争态势、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汽车低碳化的趋势。2035年实现产业链完全自主可控,产业完成智能化转型,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完整,创新能力大幅增强的目标。攻克产业技术瓶颈难题,补齐产业链短板,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显著提升,形成协同高效、安全可控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。这对汽车强国促进意义重大。

3、打造强大的社会支持体系


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推动新能源汽车与能源、交通、信息通讯深度融合,尤其是强化智能化与网联化的发展,实现交通体系和城市智能化水平提升,构建产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。

我国汽车产业的智能化、网联化发展势头迅猛,处于全球先发地位,成为引领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力量。我们要加快提升我国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中关键零部件制造水平,加快智能化道路和基础设施部署。同时积极推广自动驾驶载人载物汽车示范应用,形成新能源汽车与社会协同发展的良好环境,这也是需要社会支撑体系。

此次规划明确提出车载操作系统,这对汽车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带来更大机遇,汽车操作系统是一管理车载电脑硬件与软件资源的程序,同时也是计算机系统的内核与基石。操作系统是一个庞大的管理控制程序,大致包括5个方面的管理功能:进程与处理机管理、作业管理、存储管理、设备管理、文件管理。此次政策明确发挥龙头企业、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创新平台作用,坚持软硬协同攻关,集中开发车用操作系统。围绕车用操作系统,构建整车、关键零部件、基础数据与软件等领域市场主体深度合作的开发与应用生态。通过产品快速迭代,扩大用户规模,加快车用操作系统产业化应用。

Baidu
map